虽然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但艾施仍然开心不起来。
他觉得,这个工作似乎是以牺牲自己内心的幸福或至少是以牺牲自己的正直良知换来的。
不过,事已至此,他甚至连旅费都已经从中莱茵航运公司科隆分公司预支好了,所以他心里又开始不停地问自己,到底还要不要举报南特维希。当然,要是这样的话,他肯定得到场配合调查,无法启程离开这里,而这差不多就意味着失去工作。
有那么一小会儿,他想给警察写封匿名信,以此解决这个问题,但他随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他不能以歪制歪、以邪制邪。
最后,良心的谴责也让他对自己痛恨不已;毕竟他不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至于那些道貌岸然的牧师和那些伦理道德,关他屁事;他好歹也看过许多书,读过许多报。
当盖林再次请他加入社会民主党时,他回答说:“不,我不想成为你们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但为了不让你过于失望,我可能会成为无神论者。”
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家伙回答道:“我无所谓哦。”
人就是这样;艾施也无所谓。
最后,他做了最明智的事情——准时启程出发。
他觉得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一路的旅程也不像以往那么让人开心;不管怎样,他还是把一部分财产留在了科隆,连自行车也没带上。不过,预支的差旅费至少让他手头宽裕不少。
想到这,他心情不禁大好。
站在美因兹月台上,手里拿着啤酒杯,车票插在帽子上,想着那些留在科隆的人,想做些什么向他们表示一下心意。于是,当卖报纸的人推着小车走过来时,他买了两张风景明信片。
在理应得到他问候的人中,马丁绝对排在第一位;不过,他可不会干出给男人寄风景明信片的这种事儿。
所以他先填了一张寄给赫德的,第二张则决定寄给亨畋妈妈。
然后,他又想了想,与女服务员同时收到明信片,对骄傲的亨畋夫人来说,可能算是一种侮辱了。由于今天心里没了顾忌,所以他撕掉了第一张明信片,只寄出了给亨畋妈妈的那张;在这张明信片中,他写上了“从美丽的美因兹给亨畋夫人,所有亲爱的朋友、老相识,还有赫德小姐和图斯奈尔达小姐送上诚挚的问候”。
然后,他又觉得有点寂寞,于是喝了第二杯啤酒,然后才坐火车继续前往曼海姆。
他得去公司总部报到。
在离米劳码头不远的地方,中莱茵航运股份公司有一栋公司自有大楼——高大宏伟的石楼,大门前还有立柱。
楼前的路上铺着沥青,很适合骑行;这是一条新铺的马路。
大门是用锻铁和玻璃做的,虽然看起来很沉重,但动起来肯定很轻巧,一点声音都没有。
大门半开半掩着,艾施走了进去;他很喜欢前厅的大理石;楼梯上挂着一块透明玻璃牌,上面写着金色大字——“董监高”。
他径直对着楼梯走过去。
刚踏上第一个台阶时,他便听到身后有人问道:“请问,您要去哪里?”
他转过身来,看见一位身穿灰色套装制服的门卫;银钮扣闪闪发亮,帽子上有一条银镶边。
这一切其实都非常好,可艾施却有点不乐意:这家伙跟我有什么关系?他简明扼要地说了句“我得在这里报到”,然后便想迈步继续上楼。
那个门卫却没有放过他:“去董监高?”
“要不然呢?”艾施很没礼貌地回嘴说道。
二楼的楼梯口通往一间光线昏暗的大接待室。接待室的中间有一张很大的橡木桌子,桌子四周放着几把软垫椅子。看起来就非常有气派。
这时又有一个穿着银钮扣制服的人过来问他有何贵干。
“去董监高。”艾施说。
“先生们都在参加监事会的会议,”服务生说道,“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艾施只好说明来意;他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聘书、差旅费预支通知;“还有一些证明文件,我也带着呢。”他边说边想递上南特维希开的离职证明。
让他略感失望的是,那家伙看都没看一眼离职证明就说道:“您不应该来这里……下楼从一楼穿过走廊,然后到第二个楼梯那里……您再问一下。”
艾施站在那里停了一会儿;他不想看服务生那副拽拽的样子,于是再次问道:“哦,不是这里啊?”
不过,服务生已经无动于衷地转过身去:“不,这里是主席的接待室。”
艾施听得顿时怒从心头起;他们总喜欢用主席、软垫家具和银钮扣服务生自抬身价;南特维希也很想搞这一套;嗯,这么个主席和南特维希也不过就是半斤八两之别。
但无论乐意不乐意,艾施都必须退回去。
底下站着门卫。
艾施仔细看着他,想知道他的脸上有没有嘲讽之色,但他只是漠不关心地瞥了一眼。“我得去登记办。”艾施说,然后让他指一下路。
刚走两步,艾施就转过身来,竖起大拇指往楼梯方向歪了歪:“楼上那位,也就是你们的主席,怎么称呼?”
“冯·伯特兰主席。”门卫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尊敬。
艾施也同样略带恭敬地说了一遍“冯·伯特兰主席”;这个名字他以前肯定听说过。
在登记办,他得知自己被安排在码头仓库里工作。
当他走出大楼再次走到马路时,一辆精致豪华的马车停在了大楼前。天气很冷;路边石上、墙角之中,都披着一层被风吹到一起的雪末;其中一匹马在光滑的柏油马路上跺着蹄子。它显然有些不耐烦,但情有可原。
“没有精致豪华的马车代步,主席先生他就走不了路,”艾施说道,“但我们这种人可以靠两条腿走路。”
不过说归说,他还是很喜欢这副排场,而且也很高兴自己现在已经是这个公司的一份子了。
这可是对南特维希的一大胜利。
在中莱茵航运公司的仓库中,在一排长长的简易库房的尽头,有一个玻璃隔间,那就是他办公的地方。他的办公桌在海关工作人员办公桌的旁边,后面有一个小铁炉散发着丝丝热意。当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或者心头重新涌起一丝孤独,觉得自己像个没娘的孩子时,他总是去车皮那边,在卸货的地方做些什么。
几天后就要启航了,所有小船都在热火朝天地忙个不停。
有的起重机在回转着放下吊钩,好像要小心地从船体内吊出什么似的,还有的探出身去伸到水面上,就像已经开工,但还没有造好的桥梁一样。
当然,这一切对艾施来说并不新鲜,因为科隆也这样,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对于那里的一长排仓库,他已经做到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就算有时难免会想起,也只是把那些建筑、吊车、装卸台当作毫无意义的东西,认为它们只是用来满足人们某些不能理解的需求。但现在不一样了,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这一切都很自然地变成了很有意义的设施了。
这种变化让他感到很开心。
以前最多让他感到惊讶,有时甚至相当为难的是,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货运公司,河岸边码头区一大片一模一样的简易库房,配着如此大不相同的公司招牌,现在他却可以根据仓库工头的胖瘦,堆场工头的蛮横或随和,他们手下的工人及个性特点,辨识出各个工厂企业来。甚至连写在四封闭码头区入口处的德意志帝国海关地址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它们让他意识到,他正在异地他乡谋生。
在这里,在这个可以免税存放货物的天堂里,人们过着一种既受羁绊,同时也能享受自由的生活;在这里,在海关区的铁栅栏后面,人们呼吸着的是边境的空气。
尽管还没有穿上制服,只能算是一个私人职员,但由于与海关关员和火车站职员相处融洽,艾施几乎已经成了公职人员,因为他口袋里还有一张通行证——有了它,他就可以在这个外人禁入区内自由闲逛,而大门口的门卫就会友好地向他敬礼问候了。
这个时候,他就会回礼致敬,用力弹掉手里的烟屁股,表示遵守标语贴得到处都是的禁烟令,然后假装自己是个完全不吸烟的人,随时准备在看到迎面而来的平民百姓违反这里的规章制度时把他们训斥一顿,架势十足地大步走进办公室——仓库工头这时已经把清单放在办公桌上了。
然后,他戴上灰色的羊毛露指手套——要不然,在这个到处都是灰尘,冷得让人绝望的简易库房里,手肯定会冻僵——拿起清单,检查堆叠放置的箱子和货包。
要是有箱子放错了地方,他肯定不会错过机会,用带着责备或不耐烦的目光看着负责相关箱包堆放工作的仓库工头,好让工头随后去把下面的仓库工人臭骂一顿。
过了一会儿,当海关关员走进玻璃隔间开始上班,一边称赞这里生了炉子很暖和,一边换下制服上衣挂在钩子上,然后一边惬意地呻吟着,一边抬起胳膊打着哈欠坐在椅子上时,艾施已经把清单核查了一遍并记录到索引卡中。其实,这种检查并不严格,两个男人只是并肩坐在桌前,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到港的货物而已。然后,那个关员像往常一样迅速地用蓝笔在清单上签字确认,把副本拿出来锁在办工桌内。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要做,他们就一起去食堂。
是的,艾施和他们交易得很顺利,即使在此过程中不免有违正义。
他经常在心里想,到底有没有办法尽自己的义务告发南特维希;只有这样,才能使一切恢复正常。而这正是他心中唯一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