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罗舍尔围城战,是路易十三在位时期一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红衣主教的一次最重大的军事行动。
拉罗舍尔围城战略已决,国王和红衣主教亲临指挥之前,红衣主教请亲王先行一步,指挥初步的军事行动,并且调动各路人马开往战场。
我们的朋友达达尼安就编进这支先遣部队里。
一天,达达尼安正一个人走在由军营通向昂古坦村美丽的小路上,因想心事不觉走得很远,而此时太阳西沉,在最后的夕照中,他仿佛看见一道篱笆背面一支枪筒闪闪发亮。
达达尼安目光敏锐,脑子转得快,他当即明白,火枪不会自己跑到那儿去,持枪躲在篱笆后面的人,也不会心怀善意。于是,他决定溜之大吉,不料在路的另一侧的一块岩石后边,他又瞧见了第二支火枪的枪口。
显而易见,这是一次伏击。
年轻人又望一眼第一支火枪,颇为担心地见那枪筒慢慢压低,瞄准他后随即稳住不动了,他立刻卧倒。与此同时,一声枪响,他听见子弹从他脑袋上方呼啸飞过。
事不宜迟,达达尼安纵身跃起,就在这同时,另一支火枪也打响了,子弹打飞了他刚才扑倒在地的石子。
达达尼安决非徒逞匹夫之勇的人,为了让人赞美一句一步也不退却,就白白送死。况且,此刻也无所谓勇敢,达达尼安是中了埋伏。
“假如再有第三枪,”他心中暗道,“我就一命呜呼了!”
于是,他撒腿就跑,朝营地逃去,速度飞快,显示出他那地方的人善跑名不虚传。然而,他跑得再快,放第一枪那人还是有时间上子弹,又朝他开了一枪,而且瞄得很准,子弹穿透呢帽,打飞出去十来步远。
第三天上午九点钟,敲响了集合的鼓声。奥尔良公爵前来视察营盘哨所。卫士们都跑去持枪列队,达达尼安也排进弟兄们的队列里。
事情原来是这样:拉罗舍尔守军昨夜出城袭击,又夺回王国军队两天前攻占的一座棱堡;现在要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侦察,以便了解那座棱堡的守军情况。
片刻之后,老王爷果然提高声音说道:
“我需要三四个自告奋勇的人,由一个可靠的人带领,去完成这项任务。”
“说到可靠的人,我手下便有,大人,”德·艾萨尔先生指了指达达尼安,说道,“至于四五个自告奋勇的人,大人只要讲明意图,人是不缺的。”
“四个自告奋勇的人,同我一道去送命!”达达尼安举起剑,朗声说道。
同队的两名弟兄立即冲上前,另外两名士兵也加入队列,所需要的人数够了。
达达尼安同四个伙伴出发了,他们沿着一条壕沟走去,两名卫士与他并肩而行,那两名士兵跟在后面。
他们利用壕沟坡堤作掩护,一直摸到距棱堡一百来步远的地方。这时,达达尼安回头瞧瞧,那两个士兵却不见了。
他以为他们害怕了,故意拖在后边,于是他还继续前进。
到了壕沟坡堤的拐弯处,他们离棱堡差不多只有六十步远了。
不见一个人影,棱堡似乎被放弃了。
突然,巨大的石堡飘起一圈烟雾,接着,十二三颗子弹呼啸着,向达达尼安和他的两个伙伴飞来。一名卫士倒下了,达达尼安俯下身去要扶起他。
不料这时候,两枪齐发,一颗子弹打烂已经受伤的卫士的脑袋,另一颗只差两寸,贴着达达尼安身子飞过去,击在石头上。
他很快就瞧见两个脑袋,从三十步远的一个废弃的工事上面探出来:正是我们讲的那两名士兵的脑袋。达达尼安当即判断出,那两个人跟随他前来,只是为了干掉他,并且希望把年轻人的死算到敌人的账上。
达达尼安于是倒在同伴身上装死,待那两人走近后,用剑尖出其不意地抵住了其中一个的喉咙,另一个立刻夺路逃向棱堡,不料被把守棱堡的拉罗舍尔军开枪打死。
“噢!不要杀我!”被达达尼安制伏的凶徒高声说道,“饶命啊,饶命啊,长官!我把事情全告诉您。”
“坏蛋!”达达尼安说道,“喂,快点儿讲,是谁派您来杀我的?”
“一个女人,我不认识,不过别人叫她米莱狄。”
“说什么话,那女人你不认识,怎么知道她的名字呢?”
“我的伙伴认识她,那样叫她;她是直接找的他,而不是找我。他兜里甚至还装着那女人的一封信:根据我听他讲的话来判断,那封信对您一定很重要。”
达达尼安跑去将另一名凶徒的尸体背回到壕沟。
他立刻清点遗物:一个皮夹子、一个显然装着行刺所得部分酬金的钱袋、几颗骰子和一只牛角杯,这是死者的全部遗产。
皮夹子装有几页无关紧要的纸张,他从纸张中间找见了那封信,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取回来的。信的内容如下:
既然你们跟丢了那女人的踪迹,而今她又安全进了你们本该阻止她的修道院,那么至少要设法别放过那个男的;如再失手,你们也知道我有多大手段,拿了这一百路易要付多大代价。
信的下面没有签字。然而很明显,信是米莱狄写的。因此,他要当做证物保存起来。
再说,任何漂亮的行动,都会赢得奖赏,同样,达达尼安这次漂亮行动的结果,也为他找回了丧失的安宁。达达尼安的确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的两个敌人,一个死了,另一个转而忠心为他效力了。
这种高枕无忧证明了一件事,就是达达尼安还不了解米莱狄那个人。